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地藏崇拜与金地藏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量:688

    佛教《地藏本愿经》说地藏接受了释迩涅架前的重托,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宏誓大愿。因而他现身在人、天、地狱六道之中,“设方便,救度苦难众生永离痛苦。所以地藏菩萨获得了“大愿地藏”的称号,密宗称他为“悲愿金刚”。


    根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地藏本愿经》是中土撰述。而“十殿阎王的名称最初出自《预修十王生七经》。”此经“作者署名为‘唐成都府大圣慈寺藏川述’,说明它不是印度的佛教著作,而是出自唐代末年中国和尚之手。”而十殿阎王之名称亦大多由中国佛教所创。由此可见西方来的地藏信仰已完全中国化了,成为中国社会意识的一部分而被很多人所接受。


    至于为什么正是在隋唐时期地藏信仰特别盛行呢?有人认为这是在新罗王子金地藏来华作为地藏菩萨的应化及赐额化城寺后开始的。但是笔者更倾向于另一些学者认为的:“末法时代”的忧患意识是地藏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占察经》中明确提到,于正法灭后,像法欲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绕。我(佛陀自称)诸弟子,失其善念。

    至于金地藏作为应化的地藏菩萨,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的时间则要比地藏信仰晚了很多。笔者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


    1.《费记》和宋赞宁的《高僧传》都没有提到金地藏的应身菩萨身份,而是把他作为人间的一位高僧来记述的。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灵异之处,但许多佛门高僧往往也有不少为人们传颂的美丽神话。


    2.笔者比较了与金地藏生卒年月相距不远又与九华山有较深渊源的儿位诗人。


    金地藏696年—794年 李白701年—762年 刘禹锡772年—842年 杜牧803年—852年


    李白与金地藏几乎是同时代人;刘禹锡是金地藏在华后期的见证,而杜牧则生活于金地藏残后的岁月,包括他在池州等地作刺史时。但是翻遍这儿位巨匠有关九华山的诸多诗作,却没有一篇涉及到金地藏的事迹。

    3.在唐末尚有诸多禅门高僧,他们为宣扬九华山的佛教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除应物曾写过化城寺和金地藏外(惜又不传),其他人著作中只字未提金地藏之名。

    4.李白对佛教有较多了解并且崇信,写了好儿篇有关佛教与佛寺的诗文。如:《金银泥画净土变相赞》、《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①、《化城寺大钟铭并序》等等、等等。并且他应扶风窦滔之请,在其地藏菩萨图上,题写《地藏菩萨赞并序》,原因是:窦滔有病,“愿图圣容,以祈景福,庶冥力凭助,而厥苦有廖。”④这说明礼拜地藏图像以祈福祛灾的做法,当时已很流行。有的材料根据李白在此赞序言中所说的“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认为指的就是金地藏,并说李白与金地藏是莫逆之交。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从上一F文看,这两句话是颂扬地藏菩萨的。文中开头就说:  “大雄掩照(原书注:谓释迎入般涅架也),日月崩落,惟佛知慧大而光生死雪。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独处旷劫,导开横流,则地藏菩萨为当仁矣。”由此可见李白对《本愿经》及地藏悲愿应该是很了解的了。他与金地藏是同时代人,并且“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如果他己知金地藏是地藏菩萨应化,则在此赞中不可能一字不提。

    甚至宋元,如陈岩诗中提到地藏坟,还只是“风撼塔铃天半语,众僧都向梦中闻。”相当孤凄。有的学者提到,明代鲁王的(()卜陀山碑记》云:“神州之内有三大山,为震旦佛国,曰五台、曰峨嵋、日洛迩。”……直到清代前期王鸿绪写《潮音和尚中兴普济寺记》中才出现“四大名山”说法。这说明直到明朝前期,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的佛教名山地位还没有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

    笔者同意严耀中先生在《江南佛教史》中提到的说法,“九华开始崭露名山头角当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这和当时一位名叫量远的僧人努力分不开的”。他引用《九华山志》介绍量远的事迹,“万历三十一年化城寺灾。量赴京奏闻,奉太后赐金重建,兼修塔院。三十四年,救封护国月(肉)身宝殿及大藏金塔,并赐量远紫衣。”他又说:.“‘护国月(肉)身宝殿’的救封表明金地藏为地藏王菩萨和九华山化城寺作为地藏王菩萨道场的地位被官方所正式承认。”此后,有关金地藏和九华山种种神话和传说才迅速地广泛流布。比如:有关白犬善听、有关山神赠药献泉、有关地藏定印、二圣祀庙、娘娘宝塔等等、等等,并且金地藏也获得了金乔觉之名。

    九华山历代出现过那么多名僧大德,为什么却只把应化菩萨的桂冠给了金地藏呢?历史上百岁宫的无瑕和尚,崇祯三年皇帝曾救封为“应身菩萨”,还有如宋代被称为定光佛的宗呆,明代灵峰藕益大师等等,它们无一不受金地藏之感召,拜倒在其塔前,智旭自称为“地藏之孤臣”。这绝非偶然。

    笔者认为,首先,金地藏是九华山化城寺的开山祖师,时间最为久远。并且,地藏信仰早就传到新罗古国。据张总《地藏信仰研究》一书中提到《占察经》的编写与新罗僧人圆光有很大关系。圆光在隋开皇九年(589)入长安。后声名日隆,被新罗国王救请回国。他回国后出入宫殿,仍置“占察宝”,在新罗国有很大影响。那么,地藏信仰也必随之盛行新罗。圆光于641年,90岁时入寂。其占察法继续由真表律师等人传承,一直延续到新罗末年。金地藏出生在圆光段后,他于剃度前很可能受到过圆光所传的影响,法名地藏也可能由此而来。来华后继续从事地藏法门的修习,其徒众在其成道后结合其日常修为视其为地藏化现,这可能是一大原因。

    有人说他苦修忍辱,敬拜地藏,是受三阶教影响,笔者认为根据不是很足。二阶教由信行创立于隋代(583年开始)。隋文帝虽大兴佛教,但于开皇二十年(600 )却下令禁止三阶教;唐武则天兴佛教,却屡次禁止三阶教,唐玄宗下令灭三阶教,三阶教经受如此沉重打击,一直受到统治者的禁止,虽然在民间还有一定影响,但已很衰微,终于宋代湮没不闻。金地藏来华后,一直孤身独居深山,又是新罗僧人,其对地藏的敬拜,更不必间接得自三阶教。

    当前许多著作都是根据张新鹰先生“疑似受三阶教影响”的看法而来,但把“疑似”两字去掉了,越说越一肯定。其实张先生文中是非常客观地作为一种推测,而无意于明确肯定金地藏为三阶教中人。它其实更明确地说的是:“他和门徒的情形,有更多的地方与三阶教不同。”“金地藏完全可以选择一条无宗派而不无兼容、或超宗派而有某些倾向的道路。”事实上,金地藏不是学问僧,不专门研习某一宗派学说;金地藏也不是诗僧,以诗歌弘传佛法,扬名天下。他以大乘佛教救度众生的思想,虔修苦行,身体力行,影响广大信众,深入民间心理。许多有关地藏圣迹的传说,反映了他在民众中的影响。宗教本来自民间,它的潜在生命力也寓于民间。九华山地藏道场之形成并经久不衰,金地藏本身言行及其传说深入民间信仰是其又一主要原因。

园区环境
Park environment
电 话
短 信
联 系
首 页